# 第三章:边缘 AI 的核心框架

# 1. 引言

# 1.1. 本章宗旨

人工智能(AI)的快速发展已经使其广泛融入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一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是向边缘设备部署AI模型的转变,这一概念被称为边缘AI。本章旨在全面考察使边缘AI成为可能的核心框架和算法。主要目的是深入探讨适合边缘部署的算法类型,探索所涉及的挑战,并讨论使高效边缘计算成为可能的优化技术。

# 1.2. 边缘人工智能中算法的重要性

算法是人工智能系统的骨干,决定了数据如何被处理、分析和执行。在边缘人工智能的背景下,由于边缘设备的独特限制,算法的重要性被放大。与拥有丰富计算资源的集中式云服务器不同,边缘设备——包括智能手机、物联网传感器和嵌入式系统——受到处理能力、内存容量和能源可用性等因素的限制[179]。因此,选择和优化能够在这些限制内高效运行的算法对于成功部署边缘人工智能至关重要。

高效的算法使边缘设备能够在本地处理数据,这提供了几个关键优势:

  • 实时处理:优化的算法允许即时数据分析,有利于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如自动驾驶汽车在动态环境中导航或医疗设备监测生命体征[212]。
  • 增强隐私和安全性:通过将数据处理保留在设备上,敏感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暴露于潜在泄露的风险较小。这种本地处理增强了用户隐私并符合数据保护法规[150]。
  • 降低延迟和带宽使用:本地计算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数据往返云服务器的需求,降低了延迟并节省了网络带宽。这在网络连接不可靠或带宽昂贵的情况下尤为重要[161,162]。

因此,适当算法的开发和实施对于充分发挥边缘人工智能的潜力至关重要。

# 1.3. 涵盖主题概述

本章涵盖了与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相关的广泛主题::

  • 第 2 节探讨适合边缘设备的算法类型,包括传统机器学习方法、深度学习模型以及轻量级高效架构。
  • 第 3 节研究在边缘设备上部署算法所面临的挑战,如计算和内存限制、能源效率、实时处理要求以及安全和隐私考虑。
  • 第 4 节讨论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技术,包括模型压缩、架构优化和数据优化策略。
  • 第 5 节深入研究在边缘设备上部署大型语言模型(LLM),展示案例研究和应用。
  • 第 6 节概述用于边缘人工智能开发的框架和工具,如 TensorFlow Lite、PyTorch Mobile 和 Apache TVM。
  • 第 7 节探索边缘人工智能硬件平台及其对算法的支持,包括微控制器、单板计算机、专用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硬件 - 算法协同设计方法。
  • 第 8 节介绍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的应用领域和用例,涵盖计算机视觉、音频和语音处理、自然语言处理、异常检测和医疗保健。
  • 第 9 节讨论联邦学习和协作式边缘人工智能,强调隐私保护技术和实际应用。
  • 第 10 节涉及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的安全和隐私方面,包括威胁模型、对抗性攻击和防御机制。
  • 第 11 节展望未来,探索下一代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硬件的进步、与新兴技术的集成以及开放的研究挑战。
  • 最后,第 12 节总结本章要点,并对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的未来发展提出最终思考。

# 2. 适用于边缘设备的算法类型

边缘设备以有限的计算资源和能源约束为特征,需要既高效又有效的算法。本节探讨了适合部署在边缘设备上的各种类型算法,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到为边缘计算优化的先进深度学习模型。

# 2.1. 传统机器学习算法

与深度学习模型相比,传统机器学习算法通常计算强度较低,使其在某些情况下适合边缘部署。

# 2.1.1.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

决策树是基于特征值做出决策的分层模型,将数据分割成分支以达成预测[215]。它们易于实现且需要最少的计算资源,这使得它们适用于处理低维数据的边缘设备。

随机森林是结合多个决策树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并控制过拟合的集成方法[216]。虽然比单一决策树计算需求更高,但随机森林在边缘设备上仍然可行,特别是当树的数量有限时。

决策树和随机森林都具有较低的计算需求,使其适用于处理能力有限的设备。这些算法中的决策过程透明且易于解释。这些算法可以应用于使用传感器数据的环境监测[217]和物联网网络中的异常检测[218]。.

# 2.1.2. 支持向量机(SVMs)

支持向量机(SVMs)是用于分类和回归任务的监督学习模型[219]。它们寻找将数据分为不同类别的最优超平面。通过核技巧,SVMs可以处理非线性数据,但这会增加计算复杂性。

使用SVMs的优势在于它们能够在大量特征(在高维空间中有效)中表现良好,并且可以应用于线性和非线性问题。挑战在于核方法可能需要大量资源,而存储支持向量可能需要大量内存。为了在边缘部署SVMs,最好使用线性SVMs以降低计算开销[220]。建议实施方法或减少集向量以减少内存使用[221]。

# 2.1.3. K近邻算法(KNNs)

K近邻(KNN)是一种非参数方法,通过分析特征空间中最近的k个训练样本来进行分类和回归[222]。这种算法易于理解和实现。它还具有无训练阶段的特点,所有计算都在预测时进行。这种算法的缺点是每次预测都需要对整个数据集进行计算。它还需要将所有训练数据存储在内存中,这可能不切实际。

要在边缘设备上部署KNN,可以限制数据集大小或使用降维技术[223]。另一种方法是实现高效的数据结构,如KD树,以加快最近邻搜索[224]。

# 2.2. 深度学习算法

深度学习从根本上改变了人工智能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方式,但这类算法的问题在于它们通常需要大量资源。然而,某些架构和技术可以使它们适用于边缘部署。

# 2.2.1. 卷积神经网络

卷积神经网络(CNNs)是专门设计用于处理具有网格状拓扑结构数据(如图像)的神经网络[225]。它们使用卷积层来提取层次特征。CNNs的优点是在图像分类、物体检测和分割任务中表现出色。卷积层共享权重,与全连接网络相比减少了参数数量。CNNs的局限性在于卷积运算耗费资源。深层架构可能需要大量内存使用。

要在边缘设备上使用CNNs,建议使用较小的架构(例如AlexNet、VGGNet)[226]。还鼓励使用模型压缩技术和轻量级CNN变体。

# 2.2.2.循环神经网络(RNNs)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s)

循环神经网络(RNNs)通过维护一个捕获先前输入信息的隐藏状态,专为处理序列数据而设计[227]。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解决了标准RNNs中的梯度消失问题,使其能够模拟长期依赖关系[228]。这些网络在处理时间序列数据、自然语言处理和语音识别任务时最为有效。然而,顺序处理可能会较慢,并且计算需求较高。存储隐藏状态也会增加内存使用。

要将这些网络部署到边缘设备上,建议使用更简单的架构,如门控循环单元(GRUs)[229]。您还可以限制序列长度或使用截断的时间反向传播。

# 2.2.3. 图神经网络(GNNs)

图神经网络(GNNs)在图结构数据上运作,捕捉节点之间的关系 [230]。它们在社交网络分析、区块链数据分析和分子性质预测等应用中非常有用。使用GNNs的优势在于它们可以有效地模拟非欧几里得数据结构。然而,这些也可能是资源密集型的。处理图结构的变化需要额外的计算。

要将这些模型部署到边缘设备上,建议通过减少层数或使用近似方法来简化模型 [231]。您还可以通过稀疏矩阵运算来优化计算。

# 2.3. 轻量级和高效模型

为了解决边缘设备的局限性,研究人员开发了专门设计的轻量级和计算效率高的模型,同时不显著影响性能。

# 2.3.1. MobileNets

MobileNets是为移动和嵌入式视觉应用设计的一类高效模型 [232]。它们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来减少计算量和模型大小。.

主要特征:

  • 深度可分离卷积:将标准卷积分解为深度卷积和逐点卷积,降低计算成本。
  • 宽度和分辨率乘数:允许调整网络的宽度和输入分辨率,以平衡延迟和准确性之间的权衡。

应用

  • 智能手机上的实时物体检测 [233]。
  • 资源受限环境中的图像分类。

# 2.3.2. SqueezeNet

SqueezeNet旨在以50倍更少的参数实现AlexNet级别的准确性[234]。它引入了Fire模块,通过挤压和扩展通道来减少参数。

主要特点:

  • Fire模块:结合挤压层(1x1卷积)和扩展层(1x1和3x3卷积)。
  • 模型压缩:小型模型尺寸允许高效存储和更快传输。

应用:

  • 在内存有限的物联网设备中部署[235]。
  • 需要频繁通过网络更新模型的场景。

# 2.3.3. EfficientNet

EfficientNet提出了一系列通过复合系数以平衡方式扩展网络的模型[236]。它系统地扩展网络宽度、深度和分辨率。

主要特点:

  • 复合缩放:同时调整网络架构的多个维度。
  • 更少参数,更高精度:以更少的资源实现最先进的结果。

边缘部署策略:

  • 使用较小的变体,如EfficientNet-B0 [237]。
  • 应用额外的量化和剪枝以进一步优化。

# 3. 在边缘设备上部署算法的挑战

在边缘设备上部署人工智能算法面临着一系列独特的挑战,这些挑战源于这些设备固有的局限性。与云服务器不同,边缘设备如智能手机、物联网传感器和嵌入式系统具有受限的计算资源、有限的内存和严格的能源预算。本节讨论在边缘设备上部署算法时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这些挑战对边缘人工智能开发的影响。

# 3.1. 计算和内存限制

# 3.1.1. 计算限制

边缘设备配备的处理器比云服务器中的处理器弱得多。它们通常缺乏专门的硬件,如高端GPU或TPU,这些硬件可以加速复杂计算[248]。这种限制影响了部署计算密集型算法的可行性,特别是具有数百万或数十亿参数的深度学习模型。

  • 处理能力:有限的CPU/GPU能力导致复杂模型的处理时间更长,使实时推理变得具有挑战性[249]。
  • 并行性:边缘设备可能不支持某些算法所需的并行计算水平,从而影响性能[250]。

# 3.1.2. 内存限制

内存是边缘设备上另一个受限的关键资源。RAM和存储容量通常不足以容纳大型模型和数据集。

  • RAM限制:运行大型模型可能超出可用RAM,导致失败或需要交换,而这在许多嵌入式系统中是不可行的[251]。
  • 存储空间:持久存储的限制制约了在本地存储大型模型或数据集的能力[252]。

# 3.1.3. 算法开发的影响

  • 模型大小缩减:这些挑战需要使用模型压缩技术。
  • 算法选择:倾向于使用计算复杂度较低和内存占用较小的算法。

# 3.2. 能源效率和功耗

边缘设备通常使用有限的电源(如电池)运行,因此能源效率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 3.2.1. 功率限制

  • 电池寿命:长时间的计算活动会耗尽电池寿命,降低移动和便携设备的可用性[253]。
  • 热量考虑:密集计算会产生热量,可能影响设备性能和寿命[254]。

# 3.2.2. 算法的能源消耗

  • 复杂模型:深度神经网络在训练和推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能源[255]。
  • 持续运行:始终在线的应用(如语音助手)需要能源效率高的算法,以防止电池快速耗尽[256]。

# 3.2.3. 减少能源消耗的策略

  • 算法优化:设计需要较少计算的算法。
  • 硬件加速:利用专门的低功耗硬件加速器(如NPU)[257]。
  • 占空比控制:在不需要时关闭或降低计算强度[258]。

# 3.3. 实时处理要求

许多边缘应用需要实时或近实时处理才能有效运作。

# 3.3.1. 延迟敏感性

  • 需要即时响应:自动驾驶、工业自动化和健康监测等应用需要即时决策[259]。
  • 用户体验:高延迟会降低增强现实或交互式助手等应用的用户体验[260]。

# 3.3.2. 实现实时性能的挑战

  • 处理延迟:计算资源有限可能导致处理时间变慢[261]。
  • 数据吞吐量:处理高频数据流可能会使设备的处理能力不堪重负[262]。

# 3.3.3. 满足实时要求的方法

  • 算法简化:使用层数或参数更少的模型来减少推理时间[263]。
  • 异步处理:实施能够以事件驱动方式处理数据的算法[264]。
  • 优先级排序:将计算资源集中在关键任务上,同时推迟不太重要的任务。

# 3.4. 安全和隐私考虑

在边缘设备上部署人工智能算法带来了独特的安全和隐私挑战。

# 3.4.1. 数据隐私

  • 敏感信息:边缘设备经常处理个人或敏感数据(例如,健康指标、位置数据)[265]。
  • 本地数据处理风险:虽然本地处理增强了隐私,但它也将数据保护的负担放在了可能不安全的设备上 [266]。

# 3.4.2. 安全威胁

  • 物理访问:边缘设备可能更容易受到物理篡改或盗窃 [267]。
  • 软件漏洞:有限的计算资源可能会阻止使用强大的安全协议,使设备容易受到攻击 [268]。

# 3.4.3. 算法风险

  • 对抗性攻击:算法可能被精心设计的输入欺骗,导致错误的输出 [269]。
  • 模型提取:攻击者可能试图逆向工程模型以窃取知识产权或发现漏洞 [270]。

# 3.4.4. 缓解策略

  • 加密:对存储和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 [271]。
  • 安全引导加载程序和固件:确保只有经过认证的软件在设备上运行 [272]。
  • 隐私保护技术:利用联邦学习和差分隐私来保护用户数据 [273]。
  • 定期更新:实施空中更新机制以修补安全漏洞 [274]。

# 3.4.5. 平衡性能和安全

  • 资源分配:安全措施消耗计算资源,可能影响性能 [275]。
  • 设计权衡:开发人员必须在安全需求和边缘设备的限制之间取得平衡。

# 4. 边缘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技术

由于边缘设备计算资源、内存和能源的限制,优化边缘部署的人工智能算法至关重要。本节探讨了各种优化技术,这些技术能够在不显著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人工智能模型在边缘硬件上的高效执行。

# 4.1. 模型压缩

模型压缩旨在减少人工智能模型的大小和计算复杂度,使其更适合在资源受限的设备上部署。

# 4.1.1. 量化技术

量化降低了神经网络中数值(权重和激活)的精度,通常从32位浮点数降低到16位、8位,甚至二进制表示 [276]。以下是不同种类的量化技术:

  • 均匀量化:对所有权重和激活应用一致的尺度 [277]。
  • 动态范围量化:将权重量化为8位整数,同时保持激活值为浮点数,在最小化延迟影响的同时减小模型大小 [278]。
  • 量化感知训练(QAT):在训练过程中模拟量化效果,以在低精度模型中保持准确性 [279]。
  • 训练后量化(PTQ):在不重新训练的情况下对预训练模型应用量化,提供快速优化,但可能以牺牲准确性为代价 [280]。

量化可以显著减小模型大小并提高推理速度,特别是在专用硬件加速器的支持下 [281]。

# 4.1.2. 剪枝和权重共享

  • 剪枝通过消除神经网络中冗余或不太重要的权重来降低其复杂性 [282]。
  • 非结构化剪枝:基于阈值移除单个权重,导致稀疏权重矩阵 [283]。
  • 结构化剪枝:移除整个神经元、滤波器或通道,产生在标准硬件上更高效的小型模型 [284]。
  • 权重共享涉及强制神经网络中多个权重共享相同的值 [285]。
  • HashNet:利用哈希函数将权重分组到箱中,每个箱内共享相同的值 [286]。
  • 张量分解:将大型权重张量分解为较小的组件以进行参数共享 [287]。

剪枝和权重共享可以将模型大小和计算需求减少高达90%,同时对准确性的影响最小 [288]。

# 4.1.3. 知识蒸馏

知识蒸馏将知识从大型复杂模型(教师)转移到较小高效的模型(学生)[289]。

  • 软目标:学生模型从教师的输出概率中学习,捕获比硬标签更多的信息 [290]。
  • 损失函数:结合标准损失和蒸馏损失,后者衡量教师和学生输出之间的差异 [291]。

这种技术使学生模型能够模仿教师的性能,同时显著减小规模并加快速度,非常适合边缘部署 [292]。

# 4.1.4. 低秩分解

低秩分解通过低秩表示来近似权重矩阵,以减少参数数量 [293]。

  • 奇异值分解(SVD):将权重矩阵分解为较小矩阵的乘积 [294]。
  • 张量分解:将矩阵分解扩展到卷积层中使用的多维张量 [295]。

通过减少权重矩阵中的冗余,低秩分解降低了计算负载和内存使用,对模型准确性的影响最小 [296]。

# 4.2. 架构优化

优化神经网络架构本身可以在边缘设备上实现显著的效率提升。

# 4.2.1. 神经架构搜索(NAS)

神经架构搜索自动化设计针对特定任务和约束条件优化的神经网络架构[297]。

  • 搜索方法:包括强化学习、进化算法和基于梯度的优化[298]。
  • 硬件感知NAS:在搜索过程中考虑延迟、内存和功耗等硬件约束[299]。

示例:

  • MnasNet:使用多目标NAS方法平衡移动设备的准确性和延迟[300]。
  • FBNet:采用可微分NAS为边缘设备生成高效架构[301]。

# 4.2.2. 硬件感知模型设计

考虑特定硬件特性设计模型可以提高效率[302]。

  • 专用层:利用针对目标硬件优化的操作,如深度可分离卷积[303]。
  • 延迟和内存约束:将这些约束纳入设计过程,确保模型满足实时要求[304]。
  • 能源效率:在不牺牲性能的情况下优化以降低功耗[305]。

硬件感知设计可以产生更适合边缘设备计算能力的模型。

# 4.2.3. TinyML方法

TinyML专注于在微控制器和超低功耗设备上实现机器学习模型[306]。

  • 模型优化:大幅减少模型大小和复杂度,以适应千字节级内存[307]。
  • 高效推理引擎:使用针对微控制器优化的轻量级推理引擎[308]。
  • 应用:包括关键词识别、手势识别和简单异常检测[309]。

TinyML通过在最小和资源最受限的设备上实现机器学习能力,扩展了AI的应用范围[310]。

# 4.3. 数据优化

优化用于训练和推理的数据可以提高边缘设备上的模型效率和性能。

# 4.3.1. 数据增强策略

数据增强在不收集新样本的情况下增加训练数据的多样性[311]。

  • 图像变换:包括旋转、翻转、裁剪和颜色调整[312]。
  • 合成数据生成:使用生成模型创建新的数据样本[313]。
  • 领域特定增强:根据部署环境的特定特征定制增强技术[314]。

增强数据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和鲁棒性,这对于数据变异性高的边缘应用至关重要。

# 4.3.2. 数据集缩减技术

缩减数据集的规模可以使设备上的训练和推理更加可行 [315]。

  • 数据剪枝:移除冗余或信息量较少的数据点 [316]。
  • 核心集选择:识别能保持模型性能的小型代表性数据子集 [317]。
  • 压缩技术:应用如量化等方法来减少数据存储需求 [318]。

数据集缩减有助于管理边缘设备上有限的存储和内存资源,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

# 5. 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

# 5.1. 边缘人工智能中LLMs的介绍

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边缘设备上的部署使得新一代应用程序能够直接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物联网设备等设备上利用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本节深入探讨具体案例,探索用于克服挑战的技术和实现的益处。

# 5.1.1. 设备内对话代理

设备内对话代理变得越来越复杂,提供个性化和响应迅速的用户体验,而不过度依赖云服务。在边缘设备上部署LLMs可以增强隐私保护,减少延迟,并允许离线功能。

# 5.1.1.1. 案例研究:苹果Siri的设备内处理(Apple Intelligence)

苹果已经为Siri集成了设备内处理,使助手能够在某些任务中无需互联网连接就能处理请求[319]。

技术实现:苹果的神经引擎加速机器学习计算,允许在设备上高效执行LLMs[320]。量化和剪枝等技术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减小了模型大小[321]。所有语音处理都在本地完成,确保用户数据保留在设备上[322]。

益处:即时响应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323]。本地处理防止敏感数据被发送到服务器[324]。

# 5.1.1.2. 案例研究:Google Assistant的边缘人工智能

Google Assistant已经整合了设备内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325]。

技术实现:使用针对边缘设备优化的循环神经网络转换器(RNN-T)模型[326]。使用知识蒸馏和量化技术压缩模型以实现高效的设备内部署[327]。

益处:用户可以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访问某些功能[328]。优化的模型消耗更少的电力,延长设备电池寿命[329]。

构建设备内对话代理的挑战在于平衡模型复杂性和设备限制。解决方案在于实施自适应计算并利用专门的硬件加速器[330]。

# 5.1.2. 实时翻译服务

设备内实时翻译使用户能够即时跨语言交流,即使没有互联网访问。在边缘设备上部署用于翻译任务的LLMs增强了隐私和可靠性。

# 5.1.2.1. 案例研究:Google翻译离线模式

Google翻译提供离线语言包,允许在没有互联网连接的情况下进行翻译[331]。

技术实现:通过量化和剪枝使用针对移动设备优化的LLMs[332]。通过将权重转换为低精度格式来减小模型大小[333]。

益处:在连接有限的地区促进沟通[334]。将用户数据保留在设备上,保护敏感信息[335]。

# 5.1.2.2. 案例研究:Microsoft翻译

Microsoft翻译通过可下载的语言包提供离线翻译功能[336]。

技术实现:采用适用于边缘设备的压缩LSTM模型[337]。优化推理速度并减少内存占用[338]。

益处:在连接有限的地区促进沟通[339]。将用户数据保留在设备上,保护敏感信息[340]。

应用知识蒸馏等先进压缩技术以保持模型效果[341]可以确保翻译准确性。

# 5.1.3. 隐私保护文本处理

在设备上处理敏感文本数据对于医疗保健、金融和个人通信应用至关重要。在边缘设备上部署LLMs实现了隐私保护文本分析。

# 5.1.3.1. 案例研究:设备内健康数据分析

健康应用程序分析用户数据以提供洞察,同时遵守隐私法规[342]。

技术实现:可以使用可信执行环境(TEEs)和安全飞地来保护处理中的数据[343]。可以采用针对医疗文本分析的轻量级LLMs[344]。

益处:通过将数据保留在本地,确保满足HIPAA等标准的监管合规性[345]。这增强了对数据安全和隐私的信心[346]。

# 5.1.3.2. 案例研究:金融交易监控

金融应用程序通过在设备上分析交易数据来检测欺诈活动[347]。

技术实现:通过联邦学习,模型在多个设备上训练而无需集中数据[348]。数据在处理和存储过程中进行加密[349]。

益处:敏感的金融数据不通过网络传输[350]。无需依赖服务器即可实时检测异常[351]。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模型优化和强大的安全协议,确保数据保护而不影响性能[352]。

# 5.2. 支持边缘部署大型语言模型的技术创新

# 5.2.1. 高级模型压缩

# 5.2.1.1. 剪枝和量化

移除冗余参数并降低精度以最小化模型大小 [353]。

# 5.2.1.2. 知识蒸馏

将知识从较大模型转移到较小模型,而不会显著损失性能 [354]。

# 5.2.2. 硬件加速

# 5.2.2.1. 边缘TPU和NPU

专为边缘设备上高效神经网络推理而设计的专用处理器 [355]。

# 5.2.2.2. 优化库

TensorFlow Lite和PyTorch Mobile等软件框架实现高效的模型部署 [356]。

# 5.2.3. 自适应推理技术

# 5.2.3.1. 早期退出机制

如果满足置信度阈值,模型可以在中间层退出推理 [360]。

# 5.2.3.2. 动态推理路径

选择性地分配资源,用更少的计算处理简单输入 [361]。

# 5.2.4. 正在进行的研究

随着该领域不断发展,正在进行的研究旨在进一步优化边缘部署的大型语言模型,以下是我们最为期待的:

  • 联邦学习增强:改进跨设备的隐私保护训练 [359]。
  • 节能架构:设计耗电更少的模型和硬件 [360]。
  • 边缘到边缘协作:使设备能够直接共享洞察,形成分散的智能网络 [361]。

# 6. 边缘AI开发框架和工具

在边缘设备上部署AI模型需要专门的框架和工具,以适应有限的计算资源、内存和功耗等独特限制。本小节深入探讨了促进边缘AI应用开发和部署的主要框架和工具。我们将探索它们的特性、功能,以及如何应对边缘计算固有的挑战。

# 6.1. 边缘AI框架概述

边缘AI框架旨在弥合复杂AI模型与资源受限设备之间的差距。它们提供了模型优化、转换和在各种硬件平台上高效执行的工具。这些框架的主要考虑因素包括:

  • 模型优化技术:量化、剪枝和压缩,以减小模型大小和计算负载。
  • 硬件加速:支持利用专用硬件如GPU、NPU和TPU。
  • 跨平台兼容性:能够在多种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上部署。
  • 易于集成:用户友好的API和工具,便于无缝集成到应用程序中。

# 6.2. TensorFlow Lite

TensorFlow Lite是由Google开发的用于设备上机器学习的开源深度学习框架[362]。它是移动和嵌入式设备的轻量级解决方案。

# 6.2.1. 特性和功能

  • 轻量级解释器:专为资源有限的设备设计,TensorFlow Lite解释器具有小巧的二进制大小和最小的运行时依赖[363]。
  • 优化的内核:为常见的神经网络功能提供一组优化的操作(内核),确保高效执行[364]。
  • 硬件加速:
    • GPU代理:利用移动GPU进行加速[365]。
    • Edge TPU支持:与Google的Edge TPU兼容,以提高性能[366]。
    • NNAPI代理:与Android的神经网络API(NNAPI)接口,实现硬件加速[367]。
  • 预构建和自定义模型:支持开箱即用的模型和从TensorFlow转换的自定义模型[368]。
  • 跨平台支持:兼容Android、iOS和嵌入式Linux平台。

# 6.2.2. 模型转换和优化

  • TensorFlow Lite转换器:
    • 将TensorFlow模型转换为TensorFlow Lite格式(.tflite)[369]。
    • 支持SavedModel、Keras和具体函数。
  • 量化技术:
    • 训练后量化:通过将权重转换为较低精度来减小模型大小并提高推理速度[370]。
    • 量化感知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引入量化以保持较高的准确性[371]。
  • 模型优化工具包:提供剪枝和聚类工具以进一步优化模型[372]。
  • 选择性注册:通过仅包含必要的操作来减小二进制大小[373]。

# 6.3. PyTorch Mobile

PyTorch Mobile是由Facebook开发的平台,用于在移动和嵌入式设备上部署PyTorch模型[374]。

# 6.3.1. 部署工作流程

模型导出:

  • TorchScript:将PyTorch模型转换为可在非Python环境中加载的序列化格式[375]。
    1. 追踪:通过运行示例输入来记录模型的操作。
    2. 脚本化:转换具有动态控制流的模型。
  • 与移动平台集成:
    1. Android:提供Java绑定和示例应用程序[376]。
    2. iOS:为模型加载和推理提供Swift和Objective-C API[377]。
  • 自定义移动构建:通过仅包含必要组件来实现更小的运行时[378]。

# 6.3.2. 性能考虑

  • 量化:支持静态和动态量化方法来优化模型[379]。
  • 优化的后端引擎:
    • QNNPACK:针对ARM CPU上的量化8位操作进行了优化[380]。
    • FBGEMM:针对服务器端CPU进行了优化,但也可用于某些边缘设备[381]。
  • 内存管理:提供工具来监控和减少推理过程中的内存使用[382]。
  • 选择性操作符加载:仅包含模型所需的操作符以减小二进制大小[383]。

# 6.4. ONNX和ONNX Runtime

开放神经网络交换(ONNX)是一个用于表示机器学习模型的开放标准,实现了不同框架之间的互操作性[384]。ONNX Runtime是ONNX模型的高性能推理引擎[385]。

# 6.4.1. 框架间互操作性

# 6.4.1.1. 模型转换

  • 支持从TensorFlow、PyTorch、Keras等框架进行转换[386]。
  • 便于在开发环境和部署平台之间移动模型。

# 6.4.1.2. 标准化

提供统一格式,减少在不同系统间部署模型的摩擦[387]。

# 6.4.1.3. 工具支持

提供丰富的工具生态系统,用于模型检查、可视化和优化[388]。

# 6.4.2. 边缘部署支持

# 6.4.2.1. ONNX Runtime Mobile

专为移动和嵌入式设备设计,注重最小化二进制大小[389]。

# 6.4.2.2. 优化

  • 支持图优化、算子融合和内存占用减少[390]。
  • 量化工具:促进模型量化以提高边缘设备上的性能[391]。

# 6.4.2.3. 硬件加速

与特定硬件库和加速器集成,包括NVIDIA TensorRT、Intel OpenVINO和ARM Compute Library[392]。

# 6.4.2.4. 跨平台执行

在各种操作系统和硬件架构上运行,提供部署灵活性[393]

# 6.5. Apache TVM

Apache TVM是一个开源深度学习编译器堆栈,能够在各种硬件后端上实现高性能机器学习模型部署[394]。

# 6.5.1. 自动模型优化

  • 模型编译:将高级模型转换为针对特定硬件优化的低级代码[395]。
  • AutoTVM:一个自动张量优化框架,根据硬件特性调整内核性能[396]。
  • Relay IR:一种中间表示,提供优化通道并支持多个前端[397]。
  • VTA(通用张量加速器):与TVM兼容的开源深度学习加速器,用于研究和开发[398]。

# 6.5.2. 跨平台部署

  • 硬件抽象:支持跨厂商的CPU、GPU、FPGA和专用加速器[399]。
  • MicroTVM:实现在微控制器和其他资源极其有限的设备上的部署[400]。
  • 边缘设备支持:通过在编译过程中考虑资源约束来优化边缘设备的模型[401]。
  • 社区和可扩展性:活跃的开发社区为广泛的硬件目标和优化做出贡献[402]。

# 6.5.3. 其他值得注意的工具

# 6.5.3.1. NVIDIA TensorRT

NVIDIA TensorRT是为NVIDIA GPU设计的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优化器和运行时库[403]。

  • 特性:
    • 图优化:层和张量融合,内核自动调优[404]。
    • 精度校准:支持FP32、FP16和INT8精度,实现性能扩展[405]。
    • 动态张量内存:推理过程中高效使用内存[406]。
  • 模型转换:从TensorFlow、PyTorch和ONNX等框架导入模型[407]。
  • 边缘部署:针对NVIDIA Jetson平台进行优化,便于边缘AI应用[408]。

# 6.5.3.2. Intel OpenVINO

Intel的OpenVINO(开放视觉推理和神经网络优化)工具包旨在加速Intel硬件上的高性能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推理[409]。

  • 模型优化:
    • 模型优化器:将流行框架的模型转换并优化为中间表示(IR)[410]。
    • 推理引擎:在各种Intel硬件上执行优化后的模型[411]。
  • 硬件加速:支持CPU、集成GPU、FPGA和VPU,如Intel Movidius神经计算棒[412]。
  • 边缘部署:针对边缘应用定制,提供实时性能和能源效率[413]。
  • 预训练模型:包含预优化模型的模型库,便于快速部署[414]。

# 6.5.3.3. Edge Impulse

Edge Impulse是一个专注于边缘设备嵌入式机器学习的开发平台,特别适用于微控制器和小型CPU[415]。

  • 特性:
    • 数据采集:用于收集和管理传感器数据的工具[416]。
    • 模型训练:适用于边缘设备的自动化模型训练流程[417]。
    • 优化:EON编译器优化模型以最小占用运行[418]。
  • 部署:为各种硬件平台生成代码和库[419]。用户界面

# 7. 边缘人工智能硬件平台及其算法支持

边缘人工智能严重依赖于能够在有限的功耗、计算资源和内存约束下高效执行人工智能算法的硬件平台。本节深入探讨了适用于边缘人工智能应用的各种硬件平台,包括微控制器、单板计算机、专用人工智能加速器以及硬件-算法协同设计的概念。

# 7.1. 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

微控制器和微处理器构成了许多边缘设备的骨干,在性能、功耗和成本之间提供了平衡。它们对于在传感器、可穿戴设备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上部署轻量级人工智能模型和运行简单推理任务至关重要。

# 7.1.1. ARM Cortex 系列

ARM Cortex 系列是一系列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的 32 位和 64 位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微处理器[422]。它们以能效和性能著称,适用于边缘人工智能应用。

# 7.1.1.1. 主要特点

  • Cortex-M 系列:
    1. 专为超低功耗微控制器设计[423]。
    2. 适用于简单的人工智能任务,如传感器数据处理和异常检测。
  • Cortex-A 系列:
    1. 针对更高性能应用,通常用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424]。
    2. 支持 Linux 和 Android 等操作系统,能够实现更复杂的人工智能应用。
  • NEON SIMD 架构:
    1. 单指令多数据(SIMD)扩展,用于加速多媒体和信号处理任务[425]。
    2. 提高可并行化人工智能算法的性能。

# 7.1.1.2. 算法支持

  • CMSIS-NN 库:
    1. 为 Cortex-M 处理器优化的高效神经网络内核集合[426]。
    2. 能够在资源有限的微控制器上部署深度学习模型。
  • Arm Compute Library:
    1. 为 Cortex-A CPU 和 Mali GPU 提供优化的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功能[427]。
    2. 支持 TensorFlow Lite Micro 和 PyTorch Mobile 等框架。

# 7.1.1.3. 使用案例

  • 可穿戴设备:使用轻量级神经网络进行健康监测和活动识别[428]。
  • 物联网传感器:设备上的数据预处理和异常检测,以减少数据传输[429]。

# 7.1.2. RISC-V 架构

RISC-V 是一种开源指令集架构(ISA),提供可扩展性和定制化,使其对专门的边缘计算应用具有吸引力[430]。

# 7.1.2.1. 主要特点

  • 开源 ISA:
    1. 免费开放,允许针对特定应用进行定制和优化[431]。
  • 可扩展性:
    1. 支持从小型微控制器到高性能处理器的各种实现[432]。
  • 人工智能扩展:
    1. 可添加自定义扩展以加速人工智能工作负载[433]。

# 7.1.2.2. 算法支持

  • 人工智能优化核心:如 SiFive 的人工智能核心项目,包含用于人工智能加速的向量扩展[434]。
  • 软件生态系统:对机器学习库和框架的支持正在增长,包括 TensorFlow Lite 和 TVM 的移植[435]。

# 7.1.2.3. 算法支持

  • 边缘计算设备: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中特定人工智能任务的可定制处理器[436]。
  • 研究与开发:学术界和工业界使用 RISC-V 探索新的硬件-软件协同设计方法[437]。

# 7.1.3. 单板计算机

单板计算机(SBC)提供比微控制器更强大的计算能力,适合运行更复杂的人工智能模型。它们为边缘人工智能开发提供了多功能平台。

# 7.1.3.1. 树莓派

树莓派是一款低成本、信用卡大小的计算机,在教育、原型设计和业余爱好项目中广受欢迎[438]。

  • 主要特点:
    • 广泛兼容性:运行完整的 Linux 操作系统,支持广泛的软件和编程语言[439]。
    • GPIO 引脚:用于与传感器和其他硬件接口的通用输入/输出引脚[440]。
    • 多种型号:如树莓派 4 提供高达 8GB RAM 和四核 CPU[441]。
  • 算法支持:
    • 机器学习框架:支持 TensorFlow Lite、PyTorch 和 OpenCV 等人工智能应用[442]。
    • 硬件加速:内置加速有限,但兼容外部加速器,如 Google Coral USB Edge TPU[443]。
  • 使用案例:
    • 计算机视觉:用于监控、机器人和家庭自动化的图像和视频处理[444]。
    • 边缘分析:物联网应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445]。

# 7.1.3.2. NVIDIA Jetson Nano

NVIDIA Jetson Nano 是一款专为边缘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任务设计的强大单板计算机[446]。

  • 主要特点:
    • GPU 加速:配备 128 核 NVIDIA Maxwell GPU 用于并行处理[447]。
    • 高性能:能够运行复杂的神经网络,计算性能高达 472 GFLOPS[448]。
    • 开发者友好:支持 Ubuntu Linux 并配备 NVIDIA 的 JetPack SDK[449]。
  • 算法支持:
    • 深度学习框架:提供 TensorFlow、PyTorch 和 Caffe 的优化版本[450]。
    • CUDA 和 cuDNN:NVIDIA 用于人工智能算法 GPU 加速的库[451]。
    • TensorRT:为 NVIDIA 硬件优化的高性能深度学习推理平台[452]。
  • 使用案例:
    • 自主机器:需要实时人工智能处理的机器人、无人机和自动驾驶车辆[453]。
    • 智能摄像头:用于安防和零售应用的高级图像识别和分析[454]。

# 7.1.3.3. 专用人工智能加速器

专用人工智能加速器是专门设计用于加速人工智能工作负载的硬件,提供高性能和低功耗。

  • Google Edge TPU:Google Edge TPU 是一款专为边缘运行人工智能而设计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455]。
    1. 主要特点:
      1. 高效率:在消耗最少功率的情况下提供高达 4 TOPS(每秒万亿次运算)的性能[456]。
      2. 兼容性:支持转换为 Edge TPU 格式的 TensorFlow Lite 模型[457]。
      3. 形态因素:可作为 USB 加速器、PCIe 卡使用,也集成在如 Coral Dev Board 等开发板中[458]。
    2. 算法支持:
      1. 模型兼容性:支持为 Edge TPU 优化的 TensorFlow 操作子集[459]。
      2. Edge TPU 编译器:将量化的 TensorFlow Lite 模型编译成 Edge TPU 可执行的格式[460]。
    3. 使用案例:
      1. 实时推理:高吞吐量应用,如物体检测和图像分类[461]。
      2. 分布式人工智能处理:在边缘服务器和物联网网关中的可扩展部署[462]。
  • Intel Movidius Myriad:Intel Movidius Myriad 是一系列为高性能、低功耗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视觉处理单元(VPU)[463]。
    1. 主要特点:
      1. 神经计算引擎:专用于深度学习推理的硬件块[464]。
      2. 能效:设计为最小功耗,适用于电池供电设备[465]。
      3. 形态因素:可作为神经计算棒使用,也集成在设备中[466]。
    2. 算法支持:
      1. OpenVINO 工具包:提供用于优化和部署 Intel 硬件模型的工具[467]。
      2. 框架支持:兼容 TensorFlow、Caffe 和 MXNet 的模型[468]。
    3. 使用案例:
      1. 边缘视觉系统:智能摄像头、无人机和增强现实设备[469]。
      2. 工业自动化:使用人工智能进行质量控制和缺陷检测[470]。
  • 神经处理单元(NPU):NPU 是专门为神经网络计算设计的专用硬件加速器[471]。
    1. 主要特点:
      1. 优化架构:针对人工智能工作负载中常见的矩阵乘法和卷积运算进行定制[472]。
      2. 集成:通常集成在智能手机和边缘设备的 SoC(系统级芯片)中[473]。
      3. 厂商特定实现:例如苹果的神经引擎、华为的昇腾和高通的 Hexagon DSP[474]。
    2. 算法支持:
      1. 框架集成:通过硬件供应商提供的 SDK 和 API 支持[475]。
      2. 设备上人工智能:直接在设备上实现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如面部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476]。
    3. 使用案例:
      1. 移动人工智能应用:增强的相机功能、语音助手和增强现实[477]。
      2. 物联网设备:具有高级人工智能功能的智能家居设备[478]。

# 7.1.4. 硬件-软件协同设计

硬件-算法协同设计涉及同时开发硬件和算法,以实现边缘设备上人工智能应用的最佳性能和效率。

# 7.1.4.1. 协同设计的重要性

  • 性能优化:将算法定制到特定硬件能力可显著提高性能[479]。
  • 能源效率:协同设计通过优化计算工作负载实现功耗减少[480]。
  • 资源利用:高效利用内存和处理单元等硬件资源提高整体系统效率[481]。

# 8. 应用领域和使用案例

边缘AI在各行各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能够直接在计算资源有限的设备上实现智能应用。本节探讨了边缘AI算法在几个关键领域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

# 8.1. 边缘计算机视觉

传统上需要大量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已经通过优化的算法和模型适应了边缘设备。

# 8.1.1. 目标检测模型

目标检测涉及在图像或视频帧中识别和定位物体。YOLOv5 Nano是YOLO(You Only Look Once)系列的轻量级版本,专为边缘部署而设计[497]。

# 8.1.1.1. YOLOv5 Nano

  • 架构:
  1. 简化网络:与较大的YOLO模型相比,减少了层数和参数。
  2. 效率:采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来减少计算负载[498]。
  • 性能:
    1. 速度:能够在智能手机和嵌入式系统等设备上实现实时检测。
    2. 准确性:尽管模型尺寸减小,但仍保持合理的检测准确度

# 8.1.1.2. 应用

  • 监控系统:使用有限硬件进行实时监控。
  • 自主无人机:无需依赖云端的障碍物检测和导航。
  • 零售分析:通过设备内处理进行隐私保护的店内客户行为分析。

# 8.1.2. 图像分类

图像分类为整个图像分配标签,识别主要对象或场景。

# 8.1.2.1. MobileNets

MobileNets是为移动和嵌入式视觉应用设计的高效卷积神经网络[499]。

  • 主要特点:
    • 深度可分离卷积:减少计算量和模型大小。
    • 参数化:使用宽度和分辨率乘数来调整模型复杂度[500]。

# 8.1.2.2. 应用

  • 医疗诊断:设备上分析X光等医学图像。
  • 农业:使用手持设备识别作物疾病。
  • 野生动物监测:远程传感器中的物种识别。

# 8.1.3. 人脸识别

人脸识别从数字图像中识别或验证人员身份。

# 8.1.2.1. MobileFaceNets

MobileFaceNets是为移动设备上的高效人脸识别而定制的[501]。

  • 技术方面:
    • 轻量级结构:针对低计算成本进行优化。
    • 高准确度:保持适合实际应用的性能。

# 8.1.2.2. 应用

  • 访问控制:设备或设施的安全认证。
  • 个性化:基于身份定制应用中的用户体验。
  • 执法:使用便携设备进行现场身份识别。

# 8.2. 音频和语音处理

边缘AI使音频处理任务能够在本地执行,减少延迟并保护隐私。

# 8.2.1. 关键词检测算法

关键词检测在音频流中识别特定的词或短语,通常用于激活语音助手。

# 8.1.1.1. 唤醒词检测模型

  • 小型占用模型:设计用于以最少的资源使用持续运行[502]。
  • 深度学习方法:使用CNN和RNN以提高准确性。

应用:

  • 语音助手:通过唤醒词如"嘿 Siri"或"OK Google"激活。
  • 智能家电:智能家居中的语音控制设备。
  • 辅助工具:为行动不便的用户提供免提操作。

# 8.1.1.2. 语音识别模型

语音识别将口语转换为文本。

  • 边缘优化模型:
    • 模型类型:
      • 紧凑型RNN:用于序列建模的小型循环网络[503]。
      • 端到端模型:结合声学和语言模型的简化架构。
    • 应用:
      • 转录服务:笔记应用中的设备内口述功能。
      • 命令识别:无需依赖互联网的电子设备语音控制。
      • 语言学习:交互式发音反馈。

# 8.3. 自然语言处理

边缘上的NLP任务使文本处理无需云服务即可进行。

# 8.3.1 文本分类

文本分类将文本归类到预定义的类别中。

# 8.3.1.1. 高效NLP模型

DistilBERT和TinyBERT:这些是适合边缘部署的BERT压缩版本[504]。

这些模型用于更快的推理和减少内存占用。

  • 应用:
    • 垃圾邮件过滤:本地电子邮件或消息过滤。
    • 内容审核:在消息应用中实时检测不当内容。
    • 主题标记:在设备上组织笔记或文档。

# 8.3.1.2. 情感分析

情感分析确定文本内容背后的情感基调。

  • 轻量级模型:
    • 词嵌入:简化的词语表示。
    • 浅层神经网络:减少层数以加快处理速度[505]。
  • 应用:
    • 客户反馈:在设备上分析评论或反馈。
    • 个人日记:提供情绪趋势洞察。
    • 聊天机器人:通过理解情感来增强用户互动。

# 8.3.1.3. 机器翻译

机器翻译自动化语言翻译。

  • 设备内翻译:
    • 压缩的NMT模型:适用于设备的小型模型[506]。
    • 双语词典:用预加载的词汇增强模型。
  • 应用:
    • 旅行辅助:供旅行者使用的离线翻译应用。
    • 教育:不依赖互联网的语言学习工具。
    • 通信设备:用于多语言交互的辅助技术。

# 8.4. 异常检测和预测性维护

边缘AI使工业环境中的实时监控和维护成为可能。

# 8.4.1 时间序列分析算法

分析顺序数据以检测随时间变化的模式和异常。

# 8.4.1.1. LSTM网络

LSTM网络捕捉数据中的时间依赖性[507]。这些网络需要针对实时边缘处理进行优化。自编码器是无监督模型,学习正常模式并检测偏差。

  • 应用:
    • 设备监控:早期检测机械故障。
    • 环境传感器:识别气候数据中的异常读数。
    • 能源管理:检测消耗模式中的异常。

# 8.4.1.2. 工业物联网中的边缘分析

在工业环境中的源头处理和分析数据。这些集成系统结合硬件和软件进行本地化分析[508]。这导致实时决策和减少数据传输。

  • 应用:
    • 预测性维护:预测设备故障以安排及时干预。
    • 流程优化:基于即时数据洞察调整操作。
    • 供应链管理:监控物流以提高效率。

# 9. 联邦学习和协作式边缘人工智能

边缘设备因计算资源有限和隐私问题而备受关注,可以从协作学习方法中显著受益。联邦学习(FL)作为一种新兴范式,允许多个设备在保持数据本地化的同时协作训练共享模型。

# 9.1. 关键概念

联邦学习(FL)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机器学习方法,其中多个设备(如智能手机或物联网传感器)使用本地数据训练全局模型,而无需将数据传输到中央服务器 [511]。

# 9.1.1. 主要优势

  • 隐私保护:通过将数据保留在本地设备上,FL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数据泄露的风险,并符合数据保护法规 [512]。
  • 减少通信开销:只共享模型更新,显著降低网络带宽使用 [513]。
  • 个性化:模型可以根据本地数据分布进行微调,提高特定用户群体或地区的性能 [514]。
  • 可扩展性:FL可以处理大量设备,适用于广泛的应用,如移动网络 [515]。

# 9.1.2. 联邦学习算法

实施FL需要专门的算法来管理分布式训练、模型更新的聚合,并在考虑设备异构性和通信限制的同时确保收敛。

联邦平均:联邦平均(FedAvg)是FL中的一种基础算法,它结合了每个客户端上的本地随机梯度下降(SGD)和全局模型平均步骤 [516]。

算法步骤:

  • 初始化:在服务器上初始化全局模型。
  • 客户端选择:在每个训练轮次中选择一部分设备(客户端)。
  • 本地训练:
    1. 每个选定的客户端下载当前全局模型。
    2. 客户端在其数据上进行几个周期的本地训练。
    3. 计算本地模型更新。
  • 通信:客户端将其本地模型更新(权重或梯度)发送回服务器。
  • 聚合:
    1. 服务器使用加权平均聚合本地更新:wglobalt+1 = k=1K(ni/n)wt+1k,其中wt+1global是更新后的全局模型,wtk是客户端k的模型, k, nk是客户端k上的样本数,n = k=1Knk.
  • 迭代:重复步骤2-5直到收敛。

FL的优势包括:

  • 效率:通过在聚合前执行多次本地更新来减少通信轮次 [517]。
  • 灵活性:适应不同类型的模型和优化算法。

安全聚合协议:安全聚合确保在聚合过程中单个客户端更新保持保密 [518]。以下技术可用于安全聚合:

  • 加法秘密共享:
    1. 客户端将其更新分割成随机份额并分发给其他客户端。
    2. 服务器聚合这些份额,总和揭示聚合更新,而不暴露个别贡献 [519]。
  • 同态加密:
    1. 客户端加密其更新;服务器对加密数据进行聚合,仅在聚合后解密结果 [520]。
  • 噪声添加:
    1. 客户端向其更新添加随机噪声。集体噪声在聚合过程中相互抵消,保持聚合模型的完整性 [521]。

隐私保护技术:除安全聚合外,还需要额外的隐私保护方法来保护联邦学习过程中的敏感信息。

  • 差分隐私:差分隐私(DP)提供了一个正式框架,用于量化和限制与数据分析相关的隐私风险 [522]。
    1. 在联邦学习中的应用:
      1. 本地差分隐私:客户端在将更新发送到服务器之前添加校准噪声,确保单个数据点的包含或排除对输出的影响最小 [523]。
      2. 隐私预算(ε):一个量化隐私损失的参数;较小的ε值表示更强的隐私保护 [524]。
    2. 优势:
      1. 可量化的隐私保证:提供关于数据保护的数学保证。
      2. 可扩展性:适用于客户端数据高度敏感的大规模联邦系统。
  • 同态加密:同态加密(HE)允许在加密数据上执行计算而无需解密,确保数据保持保密 [525]。
    1. 类型:
      1. 部分同态加密:支持对加密数据进行特定操作(加法或乘法)[526]。
      2. 全同态加密:支持任意计算,但计算密集且不太适用于资源受限的设备 [527]。
    2. 在联邦学习中的使用:
      1. 加密模型更新:客户端加密其更新;服务器在不访问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聚合这些更新 [528]。
    3. 挑战:
      1. 计算开销:HE方案可能资源密集,对处理能力有限的边缘设备构成挑战 [529]。
      2. 延迟:增加的计算时间可能影响模型更新的及时性。

# 9.2. 联邦学习的实际应用

# 9.2.1. 谷歌键盘

在不收集用户原始输入数据的情况下改进预测输入和自动纠错功能 [530]。该键盘利用联邦平均在设备上训练语言模型,只向服务器发送模型更新。结果是在保护隐私的同时提升了用户体验。

# 9.2.2. 苹果的Siri和听写功能

联邦学习在保持用户隐私的同时增强了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 [531]。使用设备上处理和联邦学习技术在本地改进模型。

# 9.2.3. 医疗保健

在不共享患者数据的情况下,跨医院协作训练诊断模型 [532]。医院对医学图像进行本地模型训练并共享加密更新。这导致诊断准确性提高和跨多样化数据集的泛化能力增强。

# 9.2.4. 物联网

跨多个工厂设备数据训练预测性维护模型 [533]。机械上的边缘设备收集数据并更新本地模型,通过联邦学习为全局模型做出贡献。早期检测设备故障,减少停机时间,并保护专有数据。

# 10. 边缘AI算法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随着边缘AI越来越多地集成到关键应用中,确保这些算法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变得至关重要。边缘设备通常部署在不安全的环境中,容易受到各种威胁,这些威胁可能会损害AI模型和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534]。本节探讨了保护边缘AI算法所面临的潜在威胁、攻击类型以及必要的防御机制。

# 10.1. 边缘AI的威胁模型

由于边缘AI系统的分布式特性、资源限制和易受物理篡改的特点,它们面临着独特的挑战[535]。

主要威胁:

  • 物理访问攻击:攻击者可能直接访问设备,从而提取敏感数据或注入恶意代码[536]。
  • 模型提取:攻击者通过观察输入和输出来尝试复制或窃取AI模型[537]。
  • 数据隐私泄露:在边缘设备上处理的敏感数据可能被拦截或泄露[538]。
  • 对抗性操纵:AI模型的输入可能被操纵以产生不正确的输出,导致系统故障[539]。

# 10.2. 对边缘算法的对抗性攻击

对抗性攻击利用AI模型的漏洞来造成意外行为。这些攻击在需要即时响应的边缘环境中尤其有害。

# 10.2.1. 规避攻击

规避攻击涉及制作恶意输入,即所谓的对抗性样本,这些样本欺骗AI模型做出错误预测,同时对人类来说看似良性[540]。

  • 技术:
    • 快速梯度符号法(FGSM):在梯度方向上添加扰动以最大化损失[541]。
    • 投影梯度下降(PGD):在定义的范数界限内迭代应用小扰动[542]。
  • 对边缘AI的影响:
    • 自动驾驶车辆:交通标志分类错误导致事故[543]。
    • 安全系统:绕过面部识别或入侵检测机制[544]。

# 10.2.2. 投毒攻击

投毒攻击涉及污染训练数据以在模型中引入漏洞[545]。

# 10.2.2.1. 类型

  • 数据投毒:向训练数据集注入恶意样本以改变模型的行为[546]。
  • 后门攻击:嵌入隐藏触发器,激活时导致模型输出攻击者指定的结果[547]。

# 10.2.2.2. 对边缘AI的影响

  • 工业控制系统:受损模型可能误解传感器数据,导致故障[548]。
  • 医疗设备:改变的诊断模型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患者评估[549]。

# 10.3. 防御机制

为了缓解这些威胁,在边缘AI算法的开发和部署中,强大的防御策略至关重要。

# 10.3.1. 稳健模型训练

实施提高模型对对抗性攻击抵抗力的训练程序[550]。

技术:

  • 对抗性训练:将对抗性样本纳入训练过程以提高鲁棒性[551]。
  • 正则化方法:应用如dropout和权重衰减等技术,防止对对抗性模式过拟合[552]。

好处:

  • 改进泛化能力:模型对未见过的扰动更具抵抗力[553]。
  • 增强安全性:降低规避和投毒攻击的有效性。

# 10.3.2. 运行时监控

实施系统,在操作过程中监控AI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以检测异常[554]。

技术:

  • 异常检测:识别与训练数据分布显著偏离的输入[555]。
  • 输入净化:预处理输入以去除潜在的对抗性扰动[556]。

好处:

  • 实时保护:立即检测并响应对抗性输入[557]。
  • 系统可靠性:即使在攻击下也保持一致的性能。

# 10.4. 安全模型部署

确保AI模型在边缘设备上安全部署对于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篡改至关重要。

# 10.4.1. 安全启动和可信执行环境

  • 安全启动:一种安全标准,确保设备仅使用制造商信任的软件启动[558]。
  • 可信执行环境(TEEs):设备内的隔离环境,保护敏感计算和数据[559]。

# 10.4.1.1. 实现

  • ARM TrustZone:为安全代码执行提供硬件隔离[560]。
  • Intel SGX:在Intel处理器上提供安全计算飞地[561]。

# 10.4.1.2. 好处

  • 完整性保证:防止在启动过程中执行未经授权的代码[562]。
  • 数据保护:在处理过程中保护模型参数和敏感数据。

# 10.4.2. 模型加密和混淆

保护AI模型免受逆向工程和未经授权访问的技术[563]。

  • 模型加密:加密模型文件,使其在没有适当解密密钥的情况下无法读取或修改[564]。
  • 混淆技术:将模型代码转换为难以理解或逆向工程的形式[565]。
  • 好处:
    • 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专有模型免遭盗窃[566]。
    • 安全性增强:降低模型篡改和提取攻击的风险。

# 11. 未来趋势和研究方向

边缘人工智能不断发展,新兴算法和硬件正在推动资源受限设备的可能性边界。本节探讨将塑造边缘人工智能未来的下一代算法、硬件进展、与新兴技术的集成以及开放研究挑战。

# 11.1. 下一代边缘人工智能算法

随着对更高效和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型需求的增长,正在开发专门用于边缘部署的新型算法。

# 11.1.1. 脉冲神经网络

脉冲神经网络(SNNs)受人脑生物神经元的启发,使用离散脉冲而非连续值处理信息[567]。与传统人工神经网络不同,SNNs基于脉冲的时间运作,使其本质上是事件驱动和能源高效的。

# 11.1.1.1. SNNs的主要特征

  • 时间编码:信息编码在脉冲之间的时间中,实现精确的时间模式[568]。
  • 异步处理:神经元仅在达到阈值时触发,减少不必要的计算[569]。
  • 生物启发学习:利用如尖峰时间依赖可塑性(STDP)等学习规则进行突触更新[570]。

# 11.1.1.2. SNNs的优势

  • 能源效率:由于稀疏和事件驱动处理,功耗较低[571]。
  • 实时处理:适用于需要即时响应的应用,如机器人和感知系统[572]。

# 11.1.1.3. SNNs的挑战

  • 训练复杂性:传统反向传播不直接适用;需要专门的训练算法[573]。
  • 硬件要求:有效实施通常依赖于尚未广泛可用的神经形态硬件[574]。

# 11.1.1.4. SNNs的应用

  • 实时传感器网络:以最小能耗进行环境监测。
  • 机器人:自适应电机控制和感知系统[575]。
  • 脑机接口:处理用于医疗应用的神经信号。

# 11.1.2. 超维计算

超维计算(HDC),也称为向量符号架构,使用高维向量(通常数千维)表示数据[576]。HDC受人脑整体处理信息能力的启发,特别适合边缘设备上的高效计算。

# 11.1.2.1. HDC的主要特征

  • 高维表示:在大型向量中编码信息,允许稳健和分布式表示[577]。
  • 简单运算:利用加法、乘法和置换等基本代数运算[578]。
  • 错误弹性:高维空间提供对噪声和错误的容忍度[579]。

# 11.1.2.2. 使用HDC的优势

  • 计算效率:简单操作减少计算开销[580]。
  • 内存效率:紧凑表示能在有限内存中存储复杂模式[581]。

# 11.1.2.3. 使用HDC的挑战

  • 算法开发:需要新的算法设计和问题解决方法[582]。
  • 与现有系统集成:弥合HDC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之间的差距[583]。

# 11.1.2.4. 应用

  • 实时分类:快速高效的模式识别任务。
  • 传感器数据融合:在物联网设备中结合多个传感器的数据[584]。
  • 异常检测:以最小计算识别时间序列数据中的偏差。

# 11.2. 边缘人工智能硬件进展

新兴硬件技术将通过提供显著的性能和能效改进来革新边缘人工智能。

# 11.2.1. 神经形态计算

神经形态计算涉及设计模仿人脑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硬件[585]。这种方法旨在通过利用神经处理的事件驱动性质来实现高计算效率和低功耗。

# 11.2.1.1. 关键概念

  • IBM的TrueNorth:一种包含一百万个神经元和2.56亿个突触的神经形态芯片[586]。
  • 英特尔的Loihi:一种支持脉冲神经网络芯片上学习的研究芯片[587]。
  • BrainScaleS和SpiNNaker:专注于大规模神经形态系统的欧洲项目[588]。

# 11.2.1.2. 优势

  • 能源效率:与传统CPU和GPU相比,功耗降低数个数量级[589]。
  • 并行处理:神经形态架构固有的大规模并行性提高了性能。

# 11.2.1.2. 挑战

  • 边缘设备:高效实施SNNs进行实时处理[590]。
  • 机器人:低功耗要求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 认知计算:模拟类人感知和决策过程。

# 11.2.2. 光子处理器

光子处理器利用光(photons)而非电子进行计算,提供超高速数据处理和低能耗的潜力[591]。

# 11.2.1.1. 主要特征

  • 高带宽:光波可以携带比电信号更多的数据[592]。
  • 并行性:光学系统天然支持并行数据处理,实现同时计算[592]。

# 11.2.1.2. 优势

  • 速度:操作以光速进行,显著提高处理速度[593]。
  • 能源效率:与电子电路相比,热量产生减少,功耗降低[594]。

# 11.2.1.3. 挑战

  • 速度:操作以光速进行,显著提高处理速度[595]。
  • 能源效率:与电子电路相比,热量产生减少,功耗降低[596]。

# 11.2.1.4. 应用

  • 高速数据中心:这将加速服务器基础设施中的人工智能计算。
  • 边缘人工智能加速:光子处理器将使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在边缘设备上无需显著能源成本即可实现[597, 598]。
  • 电信:增强网络设备的信号处理能力。

# 11.3. 与新兴技术的集成

# 11.3.1. 5G/6G网络

5G网络的部署和对6G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更高的带宽、更低的延迟和改进的连接性,增强了边缘人工智能的能力[599]。

# 11.3.1.1. 对边缘人工智能的影响

  • 延迟降低:实现实时数据处理和决策[600]。
  • 边缘计算集成:促进分布式计算架构,处理在设备和边缘服务器之间共享[601]。
  • 网络切片:允许为特定应用分配专用网络资源,提高可靠性[602]。

# 11.3.1.2. 人工智能应用

  • 自动驾驶车辆: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实时通信[603]。
  • 增强现实(AR)和虚拟现实(VR):通过低延迟交互增强用户体验。
  • 智慧城市:通过互联设备高效管理资源和服务[605]。

# 11.4. 开放研究挑战

尽管边缘人工智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在推进该领域方面仍然存在一些开放问题。

# 11.4.1. 资源受限环境中的能源效率

边缘人工智能的首要挑战之一是在不影响性能的情况下实现高能效。边缘设备通常在有限的电源(如电池或能量收集系统)上运行,使功耗成为一个关键问题[606]。开发能够以低能耗提供高计算性能的算法和硬件至关重要。

已经探索了模型压缩、量化和剪枝等技术来减少模型大小和计算需求[607][608]。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会导致准确性和效率之间的权衡。低功耗硬件的进步,如专用人工智能加速器和神经形态芯片,提供了有前景的方向,但需要进一步优化和集成[609][610]。探索新材料和设备架构,如忆阻器和自旋电子学,也可能有助于超低功耗人工智能系统[611][612]。

# 11.4.2. 分布式边缘环境中的安全性和隐私

确保边缘设备处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是一个重大挑战。由于边缘设备广泛部署且环境通常不安全,它们容易受到物理篡改、恶意软件攻击和数据泄露[613]。保护敏感信息需要针对资源受限设备定制的强大加密方法和安全通信协议[614]。

防御对抗性攻击(恶意输入操纵人工智能模型产生错误输出)至关重要[615, 616]。对抗性训练和开发稳健模型等技术可以缓解一些风险,但攻击者不断发展他们的策略。联邦学习和差分隐私等隐私保护机器学习方法提供了潜在解决方案,但引入了新的复杂性和计算开销[617, 618]。平衡安全措施与资源限制是一个持续的挑战。

# 11.4.3. 标准化和互操作性

Edge AI缺乏标准化框架和协议,这阻碍了来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和系统的无缝集成[619]。没有共同标准,开发人员在确保异构设备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高效通信方面面临挑战。建立统一的数据格式、通信接口和安全实践协议对于广泛采用至关重要[620, 621]。

IEEE、ETSI和工业互联网联盟等组织正在努力推进标准化,但在整个行业达成共识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622, 623]。在保持性能和安全性的同时提供跨平台兼容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人员和监管机构之间的协作努力。

# 11.4.4. Edge AI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透明度

随着AI系统在关键应用中变得越来越普遍,对可解释和透明模型的需求也在增长。用户和监管机构要求理解AI模型如何做出决策,特别是在医疗保健、金融和自动驾驶汽车等领域[624]。然而,许多高性能模型,如深度神经网络,本质上是不透明的,这使得解释其内部工作原理变得具有挑战性。

开发适用于资源受限的边缘设备的模型可解释性方法是一个开放的研究挑战[625]。已经提出了模型蒸馏、显著性图和符号推理等技术,但将它们集成到边缘部署中而不产生显著开销仍然困难[626, 627]。平衡可解释性和效率对于信任和合规至关重要。

# 11.4.5. 大规模边缘网络的可扩展性

在庞大的边缘设备网络中扩展AI应用程序面临着重大的技术障碍。边缘设备在计算能力、网络连接和电源可用性方面差异很大[628]。高效管理这些异构资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网络限制,如带宽约束和间歇性连接,可能会阻碍分布式AI任务所需的协调和同步[629]。

开发能够适应动态网络条件和设备能力的可扩展架构和协议对Edge AI的未来至关重要[630]。正在探索层次化边缘计算、雾计算和分布式账本技术等方法,但需要进一步研究以处理复杂性并确保可靠性[631, 632]。

# 11.4.6. 伦理考虑和负责任的AI

在部署Edge AI系统时,包括偏见、公平性和用户同意在内的伦理问题构成了重大挑战。用有偏见的数据训练的AI模型可能会延续或放大社会偏见,导致不公平或歧视性的结果[633]。确保AI系统尊重用户隐私并获得适当的数据使用同意至关重要,特别是因为边缘设备经常收集敏感的个人信息[634]。

制定伦理AI指南和框架,以及偏见缓解和隐私保护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个正在进行的研究领域[635, 636]。在设计和部署阶段纳入伦理考虑对于负责任的AI是必要的。此外,使AI发展与法律和社会规范保持一致需要多学科合作。

# 11.4.7. 与新兴技术的集成

将Edge AI与5G/6G网络、物联网(IoT)和区块链等技术集成提供了巨大潜力,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协调AI算法和通信协议需要跨学科研究[637, 638]。必须解决网络切片、服务质量和延迟等问题,以确保无缝运行[639]。

AI与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用于安全、去中心化的应用,是一个新兴领域,既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640, 641]。开发利用这些技术优势同时减轻其弱点的协同解决方案对Edge AI的进步至关重要。

# 11.4.8. 高效的设备内训练和适应

直接在边缘设备上训练AI模型对个性化和隐私保护是理想的,但受到有限计算资源的限制。开发能够从本地数据学习而不会显著消耗能量或增加延迟的高效设备内训练算法是一个重大挑战[642]。正在探索增量学习、少样本学习和迁移学习等技术,但需要更多研究才能使它们在边缘部署中实用[643, 644]。

优化这些方法以适应边缘硬件并将其与隐私保护技术集成是一个开放的研究领域。此外,使边缘设备能够实时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用户行为需要新颖的算法和硬件支持[645]。

# 11.4.9. 处理动态和不可靠环境

边缘设备通常在具有不同条件的动态环境中运行,如波动的网络连接、变化的工作负载和物理干扰[646]。AI模型需要对这些变化具有鲁棒性以保持性能。开发能够处理不确定性并适应环境变化的自适应算法是一个开放问题[647]。

这包括对硬件故障、数据分布变化(概念漂移)和温度或干扰等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正在研究在线学习、自适应控制系统和鲁棒优化等技术来解决这些挑战[648, 649]。

# 11.4.10. 经济和监管挑战

大规模部署Edge AI涉及经济考虑,如硬件、开发和维护成本[650]。此外,与GDPR和CCPA等数据保护法相关的监管挑战可能影响Edge AI系统的设计和部署[651, 652]。在提供经济可行解决方案的同时导航这些法律框架需要涉及技术、法律和经济学的多学科研究。

正在探索使用开源平台和协作开发模式等成本降低策略,但必须权衡潜在风险和合规要求[653]。理解并解决经济障碍和监管约束对Edge AI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